車 輛 內 空 氣 污 染
|
|
污染來源和危害 車內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座椅、棚頂等處所用的膠水、紡織品、塑料配件等各種車內裝飾材料揮發出來的有毒氣體,包括苯、甲醛、總揮發性有機物、氨等. |
癥狀
根據用戶現場填寫的"新車用戶健康問題調查表",在汽車使用過程中,30%的人有頭暈癥狀,20%的人有眼刺激癥狀,還有不少受調查者表示有皮膚干燥瘙癢、咽喉刺激、鼻塞流涕等情況.
|
||
現實狀況
據交通部門及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統計,隨機抽檢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車,結果發現70%的汽車車內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,最高可超過標準10倍以上.
|
||
|
數據分析
眾多檢測結果表明,車子越新,不合格的概率越高. |
|
|
深入剖析
污染源于新車本身: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,各種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氣體沒有得到充足釋放,直接造成車內的空氣污染; |
|
車輛內環境特性
車內空間相對狹小,空氣量有限,密閉性良好,尤其是冬夏兩季,駕車者一般會打開車內的空調,如果車內的污染物釋放濃度偏高,那對于駕車者和乘客的健康將存在莫大的隱患.
|
||
國際慣例
有資料顯示,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,歐洲不少國家就已經注意到車內空氣污染問題;德國環保機構與汽車制造公司協調制定了汽車車內環境的標準,使得車內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與含量有了明確的限制,這樣不僅讓消費者放心,也讓汽車制造企業有章可循;美、日、韓等國也隨后跟進.
|
||
最新咨訊
為制定車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作先期準備,相關部門已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"首次中國汽車內環境污染情況調查"活動,預計2004年7月將先期出臺《首次中國汽車內環境污染情況調查報》高迪科技將也對此持續跟蹤.
|
||
|
案例回放 2002年8月,北京市市民李先生的妻子在購買新車一個月后因為白血病于次年3月不幸去世.李先生在室內環境監測中心進行車內空氣檢測,確認車內苯超標后(苯中毒可導致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)當即將該車的銷售公司公司告上法庭. |